鈑金成型的12大技術問題匯總發表時間:2021-11-27 17:33 問題1:彎邊不直,尺寸不穩定。 原因: 1.設計過程中沒有壓線或預彎。 2.壓料力不足 3、凸凹模圓角磨損不對稱或彎曲應力不均勻。 4.高度尺寸太小 解決方案: 1.設計壓線或預彎工藝。 2.增加壓力。 3.凸凹模間隙均勻,圓角拋光。 4.高度尺寸不能小于最小極限尺寸。 問題2:工件彎曲后外表面被劃傷。 原因: 1、原材料表面不光滑。 2.沖頭彎曲半徑太小。 3.彎曲間隙太小。 解決方案: 1.提高凸模和凹模的光潔度。 2.增加沖頭的彎曲半徑 3.調整彎曲間隙 問題3:彎曲角度有裂紋。 原因: 1.彎曲內半徑太小。 2.材料顆粒方向平行于彎曲線 3.毛坯的毛刺面朝外。 4.金屬塑性差 解決方案: 1.增加沖頭的彎曲半徑 2.更改下料布局 3.毛刺變為零件的圓角。 4.退火或使用軟材料 問題4:彎曲導致的孔變形 原因: 彈性壓力彎曲和孔定位時,由于模具表面和工件外表面之間的摩擦,彎曲臂的外側被拉動,導致定位孔變形。 解決方案: 1、利用形狀彎曲 2.增加推料器板的壓力 3.在推料板上添加凹痕方格,以增加摩擦,防止零件在彎曲時打滑。 問題5:曲面上的擠壓材料變薄。 原因: 1.模具圓角太小。 2.男女模具之間的差距太小。 解決方案: 1.增加凹模圓角半徑 2.糾正公模具和母模具之間的間隙 問題6:零件端面鼓包或不平。 原因: 1.彎曲時,材料的外表面在周向受拉產生收縮變形,內表面在周向受壓產生伸長變形,使彎曲端面沿彎曲方向產生鼓包現象。 解決方案: 1.工件的沖頭和模具在沖壓的最后階段應該有足夠的壓力。 2.使模具的圓角半徑與零件的圓角相對應。 3.改進流程。 問題7:凹部底部不平。 原因: 1.材料本身是不均勻的。 2.頂板與材料接觸面積小或頂力不足。 3.陰模中沒有推出器。 解決方案: 1.找平材料 2.調整頂舉裝置以增加頂舉力。 3.增加頂升裝置或校正。 4.添加成型過程。 問題8:彎曲后,兩個相對的孔的軸沒有對齊。 原因: 材料回彈改變彎曲角度,使中心線偏移。 解決方案: 1.添加校正程序。 2.改進彎曲模結構減少材料回彈。 問題9:彎曲后無法保證孔位置和尺寸的精度。 原因: 1.零件展開尺寸錯誤。 2、材料反彈引起的 3.定位不穩定 解決方案: 1、準確計算毛坯尺寸 2.增加修正程序或改進彎曲模的成形結構。 3.改變加工方法或增加工藝定位。 問題10:彎曲線與兩孔中心線不平行。 原因: 當彎曲高度小于最小彎曲極限高度時,彎曲部分會凸出。 解決方案: 1.增加彎曲部分的高度尺寸。 2.改進彎曲件的加工方法。 問題11:彎曲后在寬度方向變形,彎曲部分在寬度方向有弓形偏轉。 原因: 由于工件寬度方向的拉伸和收縮不一致,會產生扭轉和偏轉。 解決方案: 1.增加彎曲壓力 2.添加校正程序。 3.確保材料顆粒方向與彎曲方向有一定角度。 問題12:有缺口的零件向下彎曲。 原因: 切割使兩條直邊向左和向右打開,零件的底部發生偏轉。 解決方案: 1.改善零件結構。 2.在缺口處增加工藝余量連接缺口,彎曲后再切斷工藝余量。 |